第三组广告

证书定制资讯

马泽江代表:锚定高质量发展 加快建设长江大保护典范城市

  2023年全国两会召开期间,全国人大代表、湖北省宜昌市市长马泽江代表,接受了人民网记者专访。

  人民网:湖北提出“构建新发展格局先行区”战略,您所在的城市将承担怎样的角色,具备哪些优势和发力点?宜昌市将如何抓住机遇,主动服务和融入湖北建设全国构建新发展格局先行区大局?

  马泽江:建设“先行区”,是湖北省委省政府落实国家重大战略的政治自觉,是谱写中国式现代化荆楚篇章的重要路径,对宜昌来讲,更是一次系统性、重塑性的战略机遇。作为国家港口型物流枢纽城市、长江中上游区域性中心城市、湖北省域副中心城市,宜昌在服务“先行区”战略实施上具有独特优势。一是生态优势。全市森林覆盖率达68.6%,被评为国家森林城市、国家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区。二是资源优势。作为“世界水电之都、中国动力心脏”,宜昌水电总装机容量占全国7%,最高年份年发电量占全国水电的14%。磷矿资源储量居全国“八大矿区”之首,石墨、页岩气、锂矿等资源也比较丰富。三是区位优势。长江黄金水道穿城而过,沿江高铁、呼南高铁在宜交汇,三峡机场是鄂西渝东最大国际门户机场,宜昌既通江达海,又承东启西。同时,还拥有自贸片区、综保区、跨境电商综试区等高层次开放平台,内引外联、双向开放的格局正加速形成。四是产业优势。宜昌是全国重要的磷化工基地、长江中上游船舶建造基地,生物医药总产值在湖北省仅次于成都,拥有装备制造、有机硅新材料、新型显示及智能终端等9个省级重点成长型产业集群,正在打造世界级动力电池产业集群和核心基地,产业链供应链韧性和竞争力相对较强。

  我们将在“先行区”战略部署中找准定位,进一步放大比较优势、发掘潜在优势、构筑综合优势,努力彰显宜昌担当、贡献宜昌力量。

  一是构建交通大枢纽,深度融入双循环。大力实施“畅咽喉、强枢纽”攻坚行动,升级水运新优势、建强铁路主动脉、拓展公路主骨架、架构航空大走廊,建设长江综合立体交通枢纽,加快打造连接全国“铁水公空”交通大动脉的重要结点。重点推动沿江高铁、呼南高铁等项目建设提速,积极支持三峡机场开辟国际航线和货运航线,争取三峡新通道及葛洲坝航运扩能工程早日实施,加快完善“两港、两铁、两路、一管”(即茅坪港、白洋港,茅坪港、白洋港疏港铁路,江南、江北翻坝高速,江南成品油翻坝管道)为支撑的三峡翻坝转运体系,着力解决好三峡咽喉“堵”的问题,让长江“黄金水道”充分发挥“黄金效益”。

  二是抢占产业新赛道,精准服务供应链。聚焦绿色化工、生物医药、装备制造、新一代信息技术、清洁能源等优势产业,实施强链补链延链行动,确保关键供应链稳定可控,更好融入和服务全省“三高地、两基地”建设。作为支柱的绿色化工产业,已成功切入新能源材料赛道,宁德时代、欣旺达、山东海科、天赐材料等一批头部企业先后落户,形成了一条涵盖正负极材料、电解液、隔膜的新能源电池产业链。目前,正以电动船舶制造和应用为切入点,探索建设“电化长江”先导区。生物医药也是我们重点打造的千亿产业,将以创新药为突破、仿制药为重点、原料药为基础,努力建成全国一流仿制药生产基地、国家原料药集中生产基地、鄂西南医疗应急物资生产基地。同时,发挥“绿电”优势,携手三峡集团全力争取全国一体化算力网络国家枢纽节点落户,突破性发展数字经济。力争五年内,工业总产值突破1万亿,培育壮大6个千亿级产业。

  三是共建宜荆荆都市圈,打造核心增长极。统筹生产、生活、生态空间,推进治山、理水、营城,全景呈现“一半山水一半城”的城市风貌,努力营造错落有致、显山隐城的城市韵律,加快构筑300平方公里的城市骨架。重点加快东部未来城和“当枝松东宜”百强县市聚集区建设,推动多领域互联互通,共建宜荆荆都市圈,着力打造联结长江中上游、辐射江汉平原的省域副中心城市。

  人民网:宜昌提出加快建设长江大保护典范城市,积极创建三峡地区绿色低碳发展示范区。着眼于全国全省大局和宜昌实际,宜昌如何以“国之大者”引领长江大保护典范城市建设?

  马泽江:宜昌地处长江中上游结合部,是长江重点生态区的核心组成部分、长江中下游的重要生态安全屏障和长江经济带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战略支点。特殊的区位环境和使命责任,意味着宜昌必须模范践行“两山”理念,始终站在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高度去谋划发展。

  去年以来,我们按照省委省政府赋予宜昌新的历史使命,提出了打造长江大保护升级版,加快建设“山水辉映、蓝绿交织、人城相融”的长江大保护典范城市的目标,并将其作为长期的战略任务来推进。

  在建设目标上,计划分三个阶段接续发力:即到2025 年,全市生态环境治理、产业绿色转型、城市空间拓展等方面取得重大进展,典范城市建设取得阶段性成效;到2030年,三峡生态屏障更加安全稳固,城市空间格局更加科学合理,城市功能品质全面优化提升,生产生活方式全面绿色转型,典范城市建设取得一批具有示范引领作用的标志性成果;到2035年,长江大保护典范城市基本建成。

  在重点任务上,努力争当“四个典范”:一是长江生态保护修复的典范。在流域综合治理、生态治理体系、生态产品价值实现、绿色生产生活方式等方面创新探索,争取更多经验在长江流域复制推广。二是城与山水和谐相融的典范。进一步拓展城市空间布局,提升城市功能品质,打造“万里长江最美滨江”,保护好“一半山水一半城”的城市景观风貌格局。三是产业绿色发展的典范。努力建设全国精细磷化中心、数字经济发展高地、大健康产业基地和世界旅游目的地。四是美好环境与幸福生活共同缔造的典范。争创全国文明典范城市,加快建设城市大脑,打造全省共同缔造标杆。

  在关键举措上,明确了“三做三控”的策略:“三做”即做优主城、做美滨江、做绿产业,将其作为建设典范城市的主攻方向。“三控”即“北岸控密度、南岸控高度、滨江控宽度”,将其作为“城建铁律”长期坚守,凡是没想清楚的坚决留白留绿,坚决防止不可逆的破坏。

  生态保护与经济发展不是非此即彼的“单选题”,人与自然是和谐共生的命运共同体。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把“推动发展方式绿色转型”作为重点工作进行安排。我们将深入学习领会《报告》精神,结合宜昌实际,聚焦做绿产业,先立后破,积极稳妥推进“双碳”行动,重点加快工业等领域清洁低碳转型,推动能源清洁低碳高效利用,努力实现降碳、减污、扩绿、增长。

  马泽江:作为“立规”之地、“大国重器”三峡工程所在地,宜昌肩负着“一江清水东流、一库净水北送”的政治责任和特殊使命。

  作为来自湖北宜昌的全国人大代表,我关注的焦点还是“长江大保护”。这次全国两会,我带来了5条建议,包括支持宜昌建设长江大保护典范城市、推进内河船舶绿色智能化、打造全国一体化算力网络国家枢纽湖北节点等。这些建议,都与长江大保护、长江经济带高质量发展紧密相关,也是人民群众十分关心的问题。我希望这些建议能够上升到国家层面,得到关注和支持。